【疫情下的觀察】
早上收到幾年前教過的學生從東京寄來的信件。
防止疫情的アマビエ人氣高企,看來日本已經把疫情當成生活一部份,連周邊產品都推出了。
疫情之下的日語教學如同疫情受惠行業(?),無論是個人教授、小班教學、學校課程都推陳出新,大家爭個你死我活。對日本語言、文化、旅遊等等有興趣、現在看着這篇文章的每一位,每天平均看到幾多個日文教育的廣告?我大概3-5左右吧。如果要練同Instagram,應該有7-8左右?
來到疫情之下是否要順道擔心中年失業危機?
跟日本不一樣,日本連打個蝴蝶結都要考取資格才能去教班做美術老師,香港人學日文只要對方N3已經可以教初級。雖然N1也是選擇題,完全作文作句也沒有說話考試,但在精打細算的香港人心目中,價錢比起專業當然重要。
當「我個朋友自學都考到N1」,「睇多啲動畫漫畫就會識講」,大家覺得語言不過是日常的調劑,一個興趣。於是市場上各取所需,最緊要生動好玩,最好還可以發洩感受例如學如何用日語罵罵人過過癮,娛樂性豐富就最理想。
香港市場多元化,百貨應百客的確是一件好事。
不過有時也會心想,日本那種講求專業的精神,為何學習日本語又喜愛日本文化的香港人,反而學不會這一點呢?
想當年開了三屆就停止的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課程,其中一個停辦的目的聽說是保住畢業生的飯碗。但在日文教育沒有被當成專業的香港社會,這個課程的存在價值,是否也被高估了。
「人人去讀碩士,唔通人人又想讀碩士咩。」
讀唔讀都冇乜分別,其實喺香港。
真係咁多人睇咩。
——-
為何吃午飯都可以想到這麼多事情,大概是看了一篇網上文章有感而發吧。留言下收。